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2-8-19 00:00 ? ?云陽人才網
聯合國糧農組織新認定我國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和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至此,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8項,數量居世界首位。作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倡議的積極響應者、參與者、貢獻者,中國不僅為世界貢獻了一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也為這一新遺產類型的發掘、保護、利用、傳承貢獻了中國智慧。
聯合國糧農組織新認定我國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和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至此,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8項,數量居世界首位。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1.表明觀點。
此次中國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再添三項,這標志著我國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與保護工作,又上升一個新的臺階。所以要在開發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持續挖掘放大其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將農業文化遺產這一“金字招牌”擦得越來越亮。
2.分析原因。
(1)農業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的、至今仍在生產領域發揮作用的生產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農業文化遺產,對傳承優秀農耕文化、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有著重要意義。
(2)我國擁有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形成了以精耕細作和生態循環為特征的農耕體系,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這些年來,經過考察認定,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數量穩步增加,涉及的農業品類不斷豐富,生態類型更加多樣,區域和民族分布持續優化。
(3)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種質資源保護、文化傳承、景觀旅游開發等方面具有獨特價值。比如,在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遺產地,采茶、加工、交易、茶莊園旅游紅火,農民收入一半以上來自茶產業;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中,逐水草而居、食肉飲酪、騎馬射箭的傳統游牧生產生活方式獨具魅力。
4.存在的不足。
中國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依然存在宣傳力度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發掘不深入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在快速的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不少農業文化遺產面臨著消失的危險。
5.談建議。
(1)強化宣傳。借助互聯網優勢,利用農民豐收節等重要節點,讓千年梯田、古村落民居等進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通過建設農耕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和研學基地,讓農耕文化故事看得見、摸得著。
(2)摸清家底。各級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建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劃定保護區域、完善設施建設,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留下來、傳下去。
(3)調動農民保護的積極性。將遺產地作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目的地進行推介,開發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生態康養等項目,帶動食宿行游購娛等各環節增值;建立生態與文化保護補償的激勵機制,讓參與保護的鄉親嘗到更多甜頭,獲得良好收益。聯合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形成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結合的發展格局,努力將遺產地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價值,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