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2-9-30 09:38 ? ?云陽人才網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求全黨同志“做到難不住、壓不垮,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事實證明,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居安思危”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體現。請據此談談作為青年人,你對“憂患”的看法。
凡事皆有兩面,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唯物辯證法中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啟示我們,憂患是挑戰,是考驗,更是成長機遇,面對憂患困境,須理性看待,積極行動。
孟子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正所謂“人從虎豹叢中健,天在峰巒缺處明。”危難憂患的環境往往能刺激人的神經,使人處事謹慎,保持前所未有的緊張感,這無疑使頭腦更清醒,渴求達成目標的心情更急迫。這種清醒、積極的心態反作用于客觀實際,又能迸發昂揚奮斗的風姿,最終使人戰勝困難,登上新的臺階。在追求新目標的征程中,困難憂患如影隨形,相對于“一帆風順”,患難更增添了挑戰高峰的魅力,激勵追求人追求更大的輝煌。必須不斷創新,打破舊有的模式,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憂患自然無需畏懼。
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想應對憂患局面能夠從容不迫,就必須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
首先,要充分歷練自己,把握時機。一個群體或個人的強與弱,是靠平時的磨煉與奮斗,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和能量,并且要抓住迸發的最佳時機才會越來越強大。蘇軾說:“犯其至難而因其至遠。”就是這個道理。正如美國康奈爾大學溫水煮青蛙的實驗所示,等到青蛙開始意識到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一切努力為時已晚,只能坐以待斃了。
其次,要正確面對競爭。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才會使人積極進取,奮發向上,而且要時刻保持警惕,提高危機意識和防范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生存技能,進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正如我們工作中一樣,也要正確面對競爭,要有競爭的意識,在競爭中求發展,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才能承擔更大的責任。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會時刻提醒自己,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參與到單位和社會的競爭中,多向身邊的同事和周圍的朋友學習,保持強烈的危機意識,不斷提升自己,全面發展,為長遠的目標積蓄力量。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