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2-10-14 09:22 ? ?云陽人才網
在公務員面試常考題型中有一類是名言警句,主要題目特點是以名人名言、諺語俗語或者國家領導人說話作為主體,問考生談談自己的理解或者看法,由此來測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表達論述能力。因名言警句類題目大多反映一定道理,要很好地把道理講清楚,而對于許多考生而言不知道可以講些什么,從哪些方面去論述。中公教育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方向性的內容來指導大家講好道理。
“講道理”的實質是指如何把論點和論據結合起來,也就是指論證過程。所以,理解名言警句(講題目的道理)就是指將作者的邏輯思辨過程展現出來,也就是要表達出“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
“是什么”是題干的觀點,即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強調什么,這是要明確提出的。也就是在作答開篇就把我們認知的道理表述出來。比如習近平主席用典“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這句話強調的道理就是,要建立一番功業,既要有高遠的志向,同時也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志”與“勤”二者,缺一不可。
“為什么”這一要點是論證的中心,也是此類題目作答的核心難點和關鍵。這就需要我們去擺事實、講道理來論證分析了,這個在后面細述。
“怎么辦”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是在這個道理指導下,如何去踐行和落實。結合“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最直白的就是要立志、勤奮,當然講清楚立什么志,如何立志,如何勤奮會表述更充分。
一般情況下可從“解釋內涵”“重要性”和“必要性”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理解。
第一,解釋內涵。所有的事物或者道理的理解,離不開對內涵的詮釋,能夠把名言警句中的道理進行拆分具體解釋,可以很好地展示自己的理解。
比如“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論證為什么時,如果我們能夠具體談一談我們認知新時代的內涵(新時代是改革進入深水期,社會問題矛盾錯綜復雜的時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轉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脫貧攻堅轉為鄉村振興,有了新目標的時代,是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充滿危與機的時代),再去談擔當怎樣的時代責任會更加充分。
第二,重要性。所謂重要性,一般是指有它將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強調它存在的意義、作用和影響。
比如“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那志向和勤奮于我們個人有何意義呢?我們就可以向考官表述:有志者,事竟成;志向理想是一個人前進的燈塔和動力;勤奮是成功的基礎;有志向不努力,空想,光努力沒方向,白干...這些都是在論述道理的重要作用,就可以成為我們講道理的話。
第三,必要性。所謂必要性,一般強調它的不可或缺,非這樣不可,不這樣將會導致不良的后果。必要性的論證源于失去道理的危害性以及現實某一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補充。
比如我們強調要有責任感,因為如果缺失責任感,我們就會喪失工作積極性和激情,工作質量和效率就會降低,團隊就會缺乏戰斗力,項目事業的完成就受影響,群眾的利益就難以維護,政府的公信力就會下降...由此可見責任感缺失是極具危害的,我們需要它。
再比如我們強調要有理想信念,因為人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安于現狀,無所事事,就像現實社會上部分年輕人是佛系青年、啃老族,沉溺在舒適區,不愿意去奮斗努力。所以我們要有理想信念去支撐自己成長奮進。這是現實我們在理性信念上還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我們去努力,所以值得強調。
所以,名言警句作答可以有很多內容去聊,一方面要聯系生活實際和日常金句積累想一想,另一方面不要糾結,大膽地去說出自己聯想到的話語,有條理地說出來即可。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