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3-2-13 10:57 ? ?云陽人才網
在結構化面試中,綜合分析能力是考察的重點,其中對于社會現象的分析,更是需要各位考生重點掌握的內容。但是,在這類題目中,考生多以“好”、“不好”或者“有好有壞,需要辯證地來看待。”等詞句來綜合評價某一類現象,雖然作答語言質樸,但是以此作為開頭的答題內容,很難反映出大家對題目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因此,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實現更高質量地作答,中公教育以一道社會現象類的題目為例,跟大家分享個性化開頭的幾種方式。
近年來,隨著基層減負的持續推進,“文山會海”現象有所遏制,但部分基層在運用政務新媒體平臺方面又滋生了新的形式主義苗頭,如答題刷積分、轉載集贊、定位打卡拍照……對此,你怎么看?
【個性化開頭】
1.從影響出發:
定位打卡拍照等新的形式主義苗頭,一方面,挫傷了地方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影響了工作落實的進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寒了百姓心,傷了百姓利;與此同時,也損害了政府為民服務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2.從原因出發:
新形式主義的演變,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基層欠缺真正的為民服務意識。
3.從宏觀對策出發:
發展政務新媒體并沒有什么錯,追新求變更是改革使然,但是對于政務服務來說,新媒體不過是平臺、是“顏值”,真實的服務水平才是內容、是“氣質”。
4.結合現象背景:
政府新媒體的初衷是“網絡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但有的單位和部門要求基層干部每天上班就得打開各類APP和公眾號,發朋友圈、點贊并截屏反饋。這種靠權力走捷徑、靠強迫出成績的路,遲早會有翻車的風險。
5.結合問題表現:
耗時費力地運營公眾號,發布內容閱讀量不高,但周末還得點贊評論轉發,截圖發到單位群;這種公共服務不當心,流量KPI很上心的基層新形式主義的做派,讓廣大干部和群眾煩透了!
6.點明現象本質理性表達:
部分基層工作人員脫離實際開展工作,背后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問題在作祟,根源是政績觀出現了偏差。
7.結合過往經歷感性表達:
我在大學時期參加三下鄉實踐活動中,從群眾口中了解到,部分基層干部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在群眾不在家的情況下,“登門”拜訪群眾,并在門口拍照打卡,既讓群眾覺得無厘頭,也無益于任何實際工作的落實。
以上就是社會現象類題目的幾種個性化開頭方式,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