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職考試面試中,綜合分析之社會現象題目是考查頻率很高的題目類型,也是考官較為重視的一類題目。這類題目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允許考生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發表不同觀點和解決意見,因而給考生的思維空間比較大,適合考查考生的邏輯性、條理性、深刻性以及發散性。
一、觀點明確——抓住問題本質
在公考類面試考試中,考官通過社會現象類題目來考查考生對社會熱點的了解程度,同時考查考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因此在考試中考生對一個事物的認識要具有明確觀點,一語中的,直擊問題本質。
例題展示:很多官員下鄉做工作,官架子很大。一些干部對老百姓高高在上,這種情況你怎么看?
常規回答:上述做法反映出官本位的思想,該風氣不可蔓延,應明令禁止。
此答法過于傳統常規,體現不出與其他考生的區別,很難脫穎而出。
驚艷回答:官員下鄉做工作,官架子很大,這反映出干部服務宗旨意識淡薄、官僚主義問題,沒有認識到手中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權力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好權力的“利劍”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這樣表態觀點明確,揭露問題本質。
二、分析深入——多角度分數
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分析問題,展現發散性思維,體現考生看待事物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例題展示:嚴禁校外輔導班超綱提前學,但是媒體調查發現依然有,比之前更加隱蔽。對于超綱班提前學你怎么看?
常規回答:校外超綱班提前學會產生影響,第一、導致學生學習壓力過重;第二、導致學生家庭負擔加重;第三、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此回答分析很難答出亮點,不出彩。
驚艷回答:校外超綱班提前會產生各方面的影響,第一、超綱學習班的出現對于“雙減政策”的落實有影響,不利于政策的實施落實,不利于維護健康教育生態體系;第二、超綱班提前學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第三、如果大量學生提前學會進一步加劇了教育焦慮,影響教育的公平性。
分別結合時代政策背景、影響者和被影響者、社會角度進行多角度分析,體現看待問題的全面性。
三、邏輯縝密——呈現答題邏輯
考場短短幾分鐘,社會現象分析角度又要求全面,觀點又要明確,如果眾多考生都做到了,那考官如何在茫茫考生中選擇你作為“心動嘉賓”呢?那么呈現答題邏輯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好的答題邏輯往往無疑雪中送炭。
例題展示:嚴禁校外輔導班超綱提前學,但是媒體調查發現依然有,比之前更加隱蔽。對于超綱班提前學你怎么看?
驚艷回答:一、表明態度:超綱班提前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也有礙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二、多角度分析:1.分析影響。阻礙國家政策即《雙減》政策落實;違背青少年正常學習的規律;增加學生的負擔等。2.分析原因。相關政策宣傳不足,家長不理解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業上快速進步,以及培訓機構受利益驅使等。三、提出對策。全方位宣傳,讓全社會參與進來,共同監督共同努力;嚴格監管,一旦查處依法嚴厲處罰;不斷完善教育機制,讓家長不再唯分數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