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2-5-5 08:23 ? ?云陽人才網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過去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仡?021年,取得的生態成果來之不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到: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9.1%;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
為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做好生態方面的相關工作。根據2022年政府工作任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2022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此,請談談你的理解。
1.解釋含義,揭示道理。
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以赴加強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
2.圍繞道理談重要性。
(1)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出一系列惠及生態發展的舉措,例如長江十年禁漁的成功經驗來看,不僅實現自然生態環境的恢復,也為漁民創造轉型條件,提升生活水平。因此,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積極改善人居環境,可以保障人民群眾過上高品質的幸福生活,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要求。
(2)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美麗”是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這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本質特征和質量成色,也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3)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是實現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例如工業化進程中,雖然積累了經濟財富,但造成難以彌補的生態問題,如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反之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創造無窮的經濟價值,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
3.結合實際,提出做法。
(1)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解決,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做生態文明保護的參與者、實踐者、傳播者。
(2)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方面完善環保產業支持政策,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強化大氣多污染物、重要河湖海灣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等協同控管和整治治理工作。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
(3)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有序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按照行動方案要求,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比如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加快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生態環境部督促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不能越雷池一步。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