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2-5-7 08:39 ? ?云陽人才網
在面試考試里,活動類題目往往讓同學們又愛又恨,愛它不管難易都能說上幾句,恨它想答的有特色還是很難的。尤其是活動內容這一塊,總是沒幾句話就草草結束,今天中公教育就以“向市民普及民法典活動。”來舉例談談活動內容可以怎么談。
在談活動內容的時候,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來談:
1.結合活動目的來談。我們可以結合此次活動我們想實現的目標,思考為實現該目標該有些什么內容。例如此題,向市民普及民法典是為了讓大家知法懂法用法,了解到民法典的特點。所以為了讓市民知法我們可以介紹民法典的主要內容;為了懂法我們可對民法典主要內容進行典型案例解讀;為了市民用法,我們可以講解常見的法律誤區,以及如何正確運用民法典維護自身權益;最后對比原本法律法規和其他法律法規講解民法典的特色。
2.結合現實邏輯來談。我們常見的現實邏輯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在活動中我們可以結合活動主題運用此邏輯。例如:講解民法典是什么,其主要內容是什么,學會民法典的意義,如何運用民法典,哪些條例普適性最高。
3.把握題干關鍵詞分析。結合題干關鍵詞的特點。例如此題中關鍵詞是市民和民法典,市民的特點是對普法宣傳興趣不大,而民法典條文多、體量大、編章結構復雜。所以我們的宣傳內容要實用有趣,例如結合身邊事、結合新聞典型案例,用情景劇或視頻的方式,邊演播邊講解,讓群眾感受到民法典的作用。另一方面準確呈現民法典的核心條文內容、宣傳與生活常見問題息息相關的內容,如高空墜物、見義勇為、養狗問題、物業管理等。
4.舉例說明完善內容。當我們思考緯度不是很多的時候,可以選擇就已想到的緯度舉例完善內容。例如我們只想到宣傳民法典的意義和講解案例。那么可以拓展回答:一方面宣傳民法典的意義,比如民法典與婚姻、財產、養老、社會保障等方面息息相關,關乎人生財產安全;尤其是第一部法典,更詳細、更有條理的梳理了社會上的一些矛盾問題該如何判定,例如子女推諉不照顧老人怎么辦等等。另一方面我們會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讓群眾更愿意學習民法典。例如拾金有昧、老人摔倒無人扶等案例。
那么接下來我們舉一反三,通過另一道例題向大家展示,如何談活動內容。
轄區內有個老舊小區準備加裝電梯,以方便居民上下樓,為此,領導讓你做一次調研,你怎么開展?
【審題要點】
調查內容1:結合活動目的。調查該小區居民的意愿,是否愿意、是否需要安裝電梯。
調查內容2:結合現實邏輯。調查該小區的樓是否符合安裝條件,能否進行安裝,怎么安裝更合適,會遇到些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調查內容3:把握題干關鍵詞分析。調查老舊小區的基本情況,安裝什么牌子的電梯,有什么合適的電梯公司,后期運行維護誰負責,運行維護的收費標準多少合適等。
調查內容4:舉例說明完善內容。如何解決例如裝修噪音、采光、運行噪音、裝修垃圾等問題。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