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2-5-18 09:58 ? ?云陽人才網
網絡空間是廣大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中央網信辦協同有關部門、集聚社會力量,集中開展了“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全年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200多萬條,處置賬號13.4億個,封禁主播7200余名……通過一年的扎實工作,網絡生態日益向好,網絡空間日益清朗,贏得了社會特別是廣大網民的積極支持和充分肯定。實踐證明,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集中整治各類網絡亂象,是網絡生態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維護億萬網民精神家園的有效手段。
近年來,網絡暴力事件頻頻發生,給社會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很多網絡暴力事件的當事人雖能通過法律渠道來維護自身的權益,但心靈創傷無法治愈。對此,你怎么看?
1.概括現象,表明觀點。
網絡暴力侵犯了當事人及其家人的隱私權、聲譽權等合法權益,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傷害和名譽損失,雖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但也無法彌補當事人所受的傷害。因此,對于網絡暴力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從根本上解決。
2.分析原因。
(1)國民的素質不強以及法律意識薄弱,容易跟風造事之人的言語,不負責任散播謠言。
(2)部分網絡平臺為了盈利。為宣傳平臺用一些不合適的標題來博取眼球或采用成本低的手段炒作話題提高點擊量和瀏覽量。
(3)當事人雖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澄清,但力量不夠不能抗衡,缺乏相應的維權渠道。
(4)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面對網絡暴力,言論對人的傷害程度不好界定,現有的法律法規中無法窮盡事件,制定懲罰措施。
3.提出對策。
(1)完善法律約束。國家應及時完善法律法規的細則,提高網絡平臺的準入門檻,對自媒體傳播的言論進行嚴格審查或刪減不合適的言論。
(2)加強宣傳教育。向各大網絡平臺和網民進行思想引導,組織“人人文明上網”活動,樹立正確的主流價值觀。
(3)加強監督管理。平臺自身也應具有社會責任心,傳遞正能量,對于散發謠言者做好監管,通過互聯網+監管的模式凈化網絡生態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