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2-5-29 15:34 ? ?云陽人才網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導向、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強農業農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和“壓艙石”的穩定作用,持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規劃》明確,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展望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穩步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對此,請談談你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看法。
1.解釋說明。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來裝備農業農村,用現代經濟科學管理農業農村,創造一個高產、優質、低耗的農業農村生產體系和一個合理利用資源、又保護環境的、有較高轉化效率的農業農村生態系統。
2.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成績。
(1)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十三五”時期,為適應人民群眾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農業發展由數量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各地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水平明顯提升。
(2)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明確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各地圍繞這一要求,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3)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構建。“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完成,“三權”分置體系初步確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讓農民群眾吃上了長效“定心丸”。
3.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還存在的問題。
(1)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勞動生產率低。種植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糧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經濟作物的種植和經營規模比較小,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2)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當前,農民對生產的投入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土地與勞動的投入上,采用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等粗放式經營方式將會導致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足。
(3)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大量存在。目前農業勞動力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剩余數量高達1.7億之多,直接影響到城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4.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建議。
(1)提升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保障其他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協同推進區域農業發展、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
(2)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推進種業振興、提高農機裝備研發應用能力、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3)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就業。結合農業農村實際,要優化鄉村產業布局、推進鄉村產業園區化融合化發展、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從而解決農業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