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2-6-22 08:24 ? ?云陽人才網
面試是公務員考試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關。在結構化面試中,綜合分析能力是考查的重中之重,也往往是面試考試的第一題,我們經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很多考生拿到綜合分析能力考查的社會現象話題的時候,往往做不到分析的廣大和深度,今天中公教育結合社會感知類題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
在新冠疫情沖擊下,線下餐飲、酒店等傳統服務行業資金流轉不周,經營不善,大量員工無工可返;而在線電商生意火爆,撿貨員、打包員、騎手等人手緊缺,由此出現了“共享員工”,對此,你怎么看?
【存在問題】
一、分析角度單一,不能做到多角度分析,例如:對“共享員工”分析很多考生只會表態和分析原因,然后就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分析了。
二、分析沒有深度,例如對于“共享員工”考生能夠談到辯證地分析看待,但是分析積極意義和存在問題的時候比較單一淺顯,缺乏深度分析。
【現在用一道社會現象題展現分析有廣度、有深度】
一、社會現象分析有廣度,“共享員工”現象可以從現象發生的背景、意義、問題、原因、建議等方面進行分析。
二、結合多角度,對每一個角度可以多層面深入分析。
1、積極意義層面分析。(1)提高人力資源配置。尚未復工企業將“閑置”員工“共享”給缺工企業,提高了人力資源配置效率,解決“人工”難題“共享員工”解決了相關企業的人員成本問題。(2)緩解企業短期用工荒問題。共享前提不打破原有雇傭關系,企業主分擔責任“共享員工”不但解決了相關企業的人員成本問題,等疫情過后他們也能回來繼續工作,目前這種模式是輸出員工企業(下稱乙方)的經營范圍能覆蓋對應用工企業(下稱甲方)的經營范圍,我們建議由甲方用業務外包的方式聘請乙方,這樣就可以由甲方將整體工資轉給乙方,乙方再發放給“共享員工”。(3)跨界合作催生新的業態。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共享發展開辟新探索,為進一步發展共享經濟模式提供新經驗。
2、存在問題。(1)部分跨界共享人員存在不能很快適應新崗位新環境的問題;(2)很多企業“共享員工”是臨時用工模式,涉及比較復雜的法律關系,對于企業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法律風險如:違法勞務派遣,誘導勞動者注冊為個體工商戶以規避用工責任等;(3)應需求不一定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不能跨區把人送來,因此雖然崗位多,但輸出卻比較少,目前配對的效率并不高。
3、如何更好解決此現象。(1)“共享用工”不改變原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原用人單位應保障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社會保險等權益。(2)原用人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借出員工,原用人單位和借調單位均不得以“共享用工”之名,進行違法勞務派遣,或誘導勞動者注冊為個體工商戶以規避用工責任,雙方企業在員工“共享”的過程中要充分保障勞動者的知情權,“共享”行為應遵循自愿平等原則,應當將勞動者的各項權利落到紙面上并征求勞動者的同意。(3)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對跨界共享人員進行組織有針對性的崗前培訓。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