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每個人都會有些許壞習慣,即使是在寫這篇文章的我也有很多,這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實。
或許你不以為意,但往往就是這些壞習慣,阻礙了我們走向成功的道路。
下面這些壞習慣,你有哪些?讓我們仔細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拖延
拖延是病,搞不好有些人的拖延已經發展成癌了。
大多數拖延癥的臨床表現為:等會兒,明天吧;
計劃現在要起床了,等會吧,再睡會兒。
計劃現在要鍛煉了,等會吧,再休息會兒。
計劃現在要學習了,等會吧,再玩會游戲。
計劃現在要工作了,等會吧,再刷會朋友圈。
計劃現在要睡覺了,等會吧,再看完這部電影。
有一個網友這么描述自己的拖延癥:“我三個月前買了一本《如何克服拖延癥》,結果今天還沒有翻開看。”
“明天”充滿了新的希望,但用“明天”作為拖延的借口,卻是對碌碌無為的今天做出的最無力的辯解。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延癥雖然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是日積月累,最為影響個人發展。
2、總找借口
我們公司有個明文規定,凡交代工作時,出現一次“但是”,獎勵做20個俯臥撐。
“為什么這次文件出了問題?”
“我本來已經做好了,但是......”
所有“但是”之前的話都是廢話,我本來已經做好了,但是發生了一些事情,結果是沒做好。
可是領導只會看結果,誰去關心過程。公司花幾千上萬元的工資雇傭你,是為了讓你完成工作的,不是讓你來找原因的。
這種話說出來就像“你很優秀,但是我不喜歡你”,一樣讓人反感。
“這次出了問題,是我考慮不周,我愿意承擔責任,并且保證不會有下次。”這才是正確的回答姿態!
遇到問題時,總是想方設法的把問題推給別人,找理由掩飾錯誤,以此來減輕愧疚感,這是我們常犯的錯誤。殊不知別人當面不說,心里還不是一清二楚?
失敗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
圖片
3、熬夜
熬夜工作也就算了,迫于生計,都不容易,偶爾熬夜一兩次問題也不大,可是經常熬夜玩游戲看電視我就不是很理解了。
早睡可以代替很多藥物和療法,但幾乎沒有藥物和療法能代替早睡。
而晚睡則是慢性毒藥,雖然不如鶴頂紅、斷腸散那樣立竿見影,但它的確會悄無聲息的腐蝕你的健康和人生。
除了心血管疾病,長期熬夜引發的免疫力降低,肝臟功能受損,視力下降等問題都嚴重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熬夜人群大都皮膚暗黃沒有彈性,雙目無神,行為呆板,同時,容易發胖。
早早去睡,是為美好的明天養精蓄銳。
你若不早睡,誰替你漂亮。你若不早睡,誰替你健康。你若不早睡,誰替你排除萬難。
美好的明天,從不熬夜開始。
4、玻璃心
人的一生中,有些東西你可以改變,有些東西你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我寫文章的風格一般比較刺痛人心,大部分讀者會反思,會改變,會詢問我改善的方法,當然我也會誠懇的接受他們的建議。
可總有那么一些人,當我的話語刺痛了他內心最薄弱的地方后,他們不會承認自身有問題,他們會憤憤不已,他們會惱羞成怒,他們會直接留言,“你個傻逼,干嘛不去死”之類的話語。
這種惡劣的評論,讓我覺得可笑,動不動就詛咒別人去死,你一定在生活中很玻璃心,很受委屈,無處發泄吧?
所以我不生氣,相反我非常同情這些可憐的人。
玻璃心的人大多工作態度沒問題、工作能力也沒問題,就是抗挫折和打擊能力太差,逆商、情商有點低,常常會成為老板或領導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讓他放心、可靠的下屬。
說到底,玻璃心終歸是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呀。人是需要一定的自尊心的,但過度的自尊其實就是自卑。
總覺得別人是針對你或者坑害你,總因為周圍人一句話或者一個語氣眼神就心情低落,思來想去。
這樣的結果就是越活越累,到最后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能讓自己心碎。
這年頭,我們見過太多情緒起伏大的人,可總結起來這樣的人很大的占比是心理的弱勢群體。強者反而心靜如水,越強大的人,越不容易被外界影響,他們有自己的判斷和自我認知。
5、拒絕學習
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
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你的能力也要隨著社會的需求而進步。
我們都知道,電腦軟件也好,手機也好,汽車也好,等等,每年都會有新的類型出現,新類型的出現也就意味著舊款式的淘汰。
十年前諾基亞的塞班系統風靡全球,可是他們不愿意學習改進,最終還是被安卓取而代之。
人也一樣,每年都會有新人出現,如果你一直固步自封,不肯學習,最終會淪為舊人,被替代。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你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才不會被淘汰。
面對人生的起伏,人情的不順,仕途的坎坷,都需要我們有一顆學習改變的心。
6、隨便的態度
吃什么?——隨便;
去哪兒?——隨便;
幾點去?——隨便;
去你的!——隨便。
偶爾說隨便,的確會讓人覺得隨和好相處。
但往往你的隨便,對別人來說恰恰是一種負擔。
有些人經常說隨便,是因為成長過程中很少有選擇的機會,習慣過著別人安排的人生,失去主見,著實沒有自己的想法。
而有些人經常說隨便,實則是想逃避,不想負擔做出選擇后可能發生的責任,更不想因為自己的選擇造成什么矛盾。
更有些人,明明內心有自己明確的需求,卻還總是以“隨便”了事,事后卻又反對對方的決定,純屬沒事找抽。
既然你不是一個隨便的人,就別總是說隨便,認真投入對待每一個選擇,才不會過順流而下的隨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