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中公教育 ? ?時間:2022-11-17 10:30 ? ?云陽人才網
在公職面試的考場中常常有這樣一種怪現象——“我答題感覺沒說出太多,甚至還有點卡頓,為什么我的分數也還挺高的呢?”除開一些考生可能“自我認知”不清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就是自信外向、得體大方。
面試考場本身就是一場面對面的交流,而一個好的外在狀態則是一個強有力的敲門磚。好的外在包含的因素有很多,著裝、眼神、舉止、聲音等等,今天,中公教育就主要來和大家聊聊好的聲音狀態究竟該如何塑造。
1.具體表現。答題時聲音低迷、張不開口、表達含糊、越說越低。
2.問題成因。一是沒自信,擔心自己講出來的內容是錯的。二是沒習慣,日常生活中講話習慣于低音量,沒嘗試過大聲發言。三是沒標準,一直在講話狀態下感受自己的聲音,找不準“大聲”標準。
3.應對技巧:
(1)調整認知。明確面試表達沒有標準答案,結合題目分析自圓其說,有道理即可,培養自信,甚至時刻暗示自己,要保持大聲答題。
(2)錄音/視頻自檢。答題過程中將手機放置于自身2米之外的位置,對自己的答題內容錄音/視頻,并反復觀看,感受自身聲音大小情況,找準大聲狀態。
(3)即興高臺演講。圍繞不同的詞匯進行2分鐘高臺演講,從日常詞匯如“手機”到答題詞匯如“智慧化城市治理”推進練習。
(4)堅持訓練。每日練聲+答題,可以選擇晨起誦讀豪放派詩詞(如《將進酒》《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持之以恒,訓練氣息、增強肺活量,保證考場答題氣息綿長,不會中途萎靡。
1.具體表現。語速表達單一,過快或過慢,缺乏停頓,導致答題含糊不清或機械呆板。
2.問題成因。一是個人習慣,性格上急躁或過于平緩,導致日常養成的語言表達習慣問題。二是時間敏感度不強,一部分是總是擔心時間不夠用,一部分是不清楚時間還剩多少。三是不重視,忽視表達節奏在交流過程中對于觀眾聽感的影響。
3.應對技巧:
(1)調整認知強調重要性。利用視頻復盤或同類型學員互相答題,追問聽感,明確表達節奏重要性,發現問題所在。
(2)觀看優質表達視頻。借助短視頻平臺觀看優質表達視頻,如“主播說聯播”等。
(3)持續誦讀訓練。利用背誦材料(或熱點評析文章,如人民網時評等),進行練習,做到吐詞字正腔圓。多用短句(如“進行充分的練習”——“充分練習”),少用定/狀/補語等修飾詞。
1.具體表現。語調上缺乏重音起伏,沒有情感波動,缺乏交流感,像是干癟的背誦。
2.問題成因。一是不重視,認為面試就是答題,完全不考慮語言情感和交流感的重要性。二是不習慣,沒有嘗試過有節奏、有起伏的表達狀態,會覺得十分“做作”。
3.應對技巧:
(1)示范作答或視頻復盤,強調有無感情的對比感。
(2)抑揚頓挫。用新聞聯播或演講視頻進行跟讀練習,突出表達中的輕重音、快慢調,錄制音/視頻,及時自我傾聽,調整表達語調。
(3)投入情感。理解話題內容,多結合自身經歷談想法、談感受,而非機械答題;日常生活多關注時政新聞,多看網絡評價,感觸網友情感,帶入自身情境。
(4)主動對練。和小伙伴2-3人之間進行表達對練,情感表達同樣要破除包袱感,強化訓練語調快慢、重音、情感表達。選取經典演講片段或影視劇片段,進行生動性訓練。
推薦文章
APP下載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