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領導的幾種主要角色
圖片
請輸入
圖片
無領導小組討論一般有這么幾個主要角色,Leader(團隊領導者)、Timer(時間控制者)、Recorder(內容記錄者)、總結匯報者、第二領導者。
圖片
Leader(團隊領導者):
風險最大同時收益也最大的狠角色,一般也會是破冰者,第一個提出分析問題的主線和討論框架。要能時刻掌控團隊討論方向、進度和節奏,還要照顧到團隊中每一個角色,團結大家共同進步。Leader有風險,擔當需謹慎。一旦站出來就要負責到底,帶領團隊突出重圍,但凡團隊整體結果不好,你的責任最大,如果中途領導地位不保,那么自己就比較危險了。
如何當個好Leader?
不“暴君”,認真傾聽每一個聲音;不“迷失”,不過度沉溺于細節,而是跳出來抓住主線拉著大家往前走;不“懶政”,不高高在上,而是默默助力每一個角色都各司其職。
Timer(時間控制者):
掌握團隊討論整體時間安排,不僅需要強烈的時間觀念,更需要整體的統籌、規劃,形成整體的時間安排,并能夠根據具體討論的進度隨時調整各個階段的討論時間,拉著整個團隊在正確的時間軌道前進。不是手表好就能當Timer,最重要的是有整體規劃,還能監督到位,保證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任務。
如何當個好Timer?
“好規劃”:每個階段時間分配合理,發表觀點、確定框架、展開討論、升華結論等等,最好可以留出總結陳詞的演練時間;“好鬧鐘”:定期看表,隨時提醒每個階段的時間,遇到浪費時間啰嗦者,要敢于打斷。
Recorder(內容記錄者):
把握內容主線的“編劇”,需要記錄、總結團隊成員的觀點,保證討論內容不跑偏,沿著正確的分析框架、邏輯主線層層推進。善于總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夠把握主線和方向,發現跑偏的苗頭,立馬拉回來。
如何當個好Recorder?
“好腦子”,用好表格、序列、關系圖等科學的記錄方法,邏輯和思路一定清晰,一定不能顛三倒四的胡亂記;“好筆頭”,注意力時刻在線,切記不能遺漏重點。
總結匯報者:
代表團隊“發聲”。心理素質要好,公開發言不緊張;語言表達能力要強,不重復、不拖沓,表述準確、干脆;邏輯要清晰,能夠將討論內容歸納總結完整。總結陳詞者也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發揮好一定加分,發揮不好反而會影響成績。
如何做好總結匯報者?
“好臺風”:表達簡潔、干脆,落落大方;“好思路”:一二三點,內容全面,邏輯清晰;“好掌控”:時間一定要控制好,最完美是說完感謝,時間結束。
第二領導者:
也俗稱“二當家”,是Leader的最強輔助,能夠從中調和大家意見,并且在關鍵節點能夠有效發言,及時為領導者補位。當然,二當家表現好,隨時有可能把大當家拍在沙灘上。
如何當好二當家?
“點子王”,智商隨著在線,能夠提出有含金量的有效發言;“泥瓦匠”,修補隨時在線,協調、潤滑各個角色之間的關系,讓大家各司其職往前沖。
必掛角色:
還有幾個必掛的角色,我們一定要避免
墻頭草”:一直在跟著別人跑,全程沒有自己一點想法,也說話了,但是都不是有效發言。
“醬油君”:全程不在線,基本不發言。
通過認識角色,大家應該對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套路”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至少知道在討論中我是哪個角色,其他人是什么角色,每個角色的職責又是什么?我或者他把這個角色做好了么?至少不再是一頭霧水的鐵憨憨了!那么,這就算是基本入門了!
無領導主要考察的幾種能力
圖片
請輸入
圖片
無領導我們同樣也需要做到“投其所好”,為什么呢?歸根到底無領導只不過是一種考察形式,透過形式看本質,它最終還是要篩出和崗位相匹配的求職者。因此,不同用人單位、不同崗位的無領導考察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選角色”要基于兩點,第一,崗位更看重哪些能力素質;第二,我自己能夠更勝任哪些角色。既然這樣,我們就要先了解無領導這種形式能測出哪些能力素質?不同角色在哪些考察點上有優勢?然后再和崗位所要求的能力素質對號入座,自然就知道這一場無領導,我大體該如何表現?策略如何?
圖片
一般來講,無領導更側重考查這幾方面的能力。
1.組織協調: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領導力,在無領導中主要表現為你能否“帶動”身邊人,將身邊人帶入你的“節奏”。不只停留在認同你的某個觀點,而是愿意跟著你的思路、方向往下走。最能代表這方面能力的角色當然是“Leader”和“第二領導者”,再有優勢的就是Timer,可以通過對時間進程的規劃、把握,組織好整個討論的時間節奏,給自己加分。
2.邏輯分析:
我們常說的邏輯思維與問題分析能力,主要表現為能否抓住問題重點,并搭建邏輯框架。面試官會從你的每一次發言中去抓這一點,抓到了就是我們強調的“有效發言”,加分!抓不到,0分甚至扣分,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孩子覺得自己發言挺多的,分數反而不高,因為“有效發言”少。這個能力是每個“角色”都必不可少的。我個人認為“Recorder(內容記錄者)”是有優勢的。如果Recorder能夠將分散的觀點,迅速總結、整理、加工,形成思路與框架,并最終得到關鍵結論,一直牢牢把握“內容”主線。那么這一項能力的得分一定會高。
3.團隊協作:
主要表現為能否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為團隊做補充。這應該是每個人從內心里認定的“共識”,也是每個角色都需要做的基本點。如果討論過程中,一意孤行而放棄合作,那么一定會失敗。
4.語言表達:
主要表現為能否簡潔、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總結陳詞者”在這一點最有優勢,相比于其他角色,他有一整塊自己單獨陳述的機會。很多孩子依靠這個機會逆風翻盤。當然,機遇與風險并存,匯報不到位反而會“涼涼”。
5.應變能力:
主要是在討論中自我調整的能力。自己觀點不被認同,發言被打斷,準備發言又被搶,甚至領導地位或者角色被搶等等,遇到這種情況,自己能否冷靜對待、迅速調整,慢慢找回自己的節奏。
了解了無領導主要考察的這幾項能力,再加上我們對所投崗位側重考察點的調查,我們就可以制定策略了。比如偏前臺的崗位,更看重溝通表達,那么就要爭取“總結陳詞者”,給自己爭取更多展示自己表達能力的機會;偏中后臺崗位,更看重研究和分析能力,那么Recorder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我們還有第二條,那就是自己能不能勝任。如果駕馭某個角色對自己有難度,一定不要逞強。見過太多的孩子其實并不太適合做Leader,反而去爭Leader。結果,中途被拉下來。
問題又來了,“老師,前期經驗不豐富,有沒有比較穩妥的打法呢?”。好多面經推薦首先搶“Timer”,我個人也比較認同這個打法。為什么呢?因為掌握時間就掌握了全場的節奏,可進可退,可攻可守。你要知道Timer是唯一可以正經打斷別人說話的角色,因為他有時間這把尚方寶劍。
個人建議比較穩妥的打法是,先搶“Timer”,如果“Timer”被搶,去接“Recorder”。然后做好2件事,第一,不論哪個角色,記錄好每個人的發言,能夠隨時頂上做“總結陳詞者”。第二,有效發言,可進可退,更多發揮“第二領導者”的作用。你可能會說,“老師,這是很多角色啊!”是這樣的,雖然有相對明確的角色之分,但是討論過程中每個角色之間的任務都會重疊,搶角色的目的不是讓我們就只盯著這一個角色,而是從這個角色切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節奏,推動團隊勝利的同時,向面試官展示自己更適合崗位的能力素質。
無領導的常見題型
圖片
請輸入
圖片
仔細想想無領導考察的那5項能力當中,哪個最核心呢?當然是邏輯分析。無思路自然就沒有“有效發言”,沒有“有效發言”就沒有貢獻度,沒有貢獻度面試官憑什么讓你入圍呢?邏輯分析我們自己也能練,練什么?練怎么邏輯清晰的解題。要解題就要先了解題型,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無領導常見的題型和解法。
我個人來看,無領導常見的題型主要分為開放式熱點問題、角色扮演資源爭奪問題、正反方辯論問題、商業案例分析問題、多項選擇問題、手工操作類問題等等。
圖片
開放式熱點問題:
一般和業界熱門事件有關,比如前段時間“瑞幸咖啡”,讓你提出自己的看法。關于這類問題還是要靠積累和刻意準備,平常養成關注行業內熱點事件的習慣,多看看一些公眾號或者UP主的分析,積累更多素材。刻意準備就是找一找這個單位之前的無領導題目,再刻意看看和行業、崗位相關的研究報告,提前儲備一些專業知識點。當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快速的看看自己儲備的“積木”哪些和題目相關,把所有相關的有邏輯的拼湊起來,自然就有了基本的解題之法。
角色扮演資源爭端問題:
同樣的背景下給每個人賦予不同的角色,比如一批運行資金下來了,要分給不同業務部門,每個人擔任一個業務部門的部門老大,來討論資金的分配方案。看起來復雜,其實核心還是“談判”,自己爭取最大利益的同時保證合作能夠順利進行,競爭中求共贏。遇到這類問題,我們一定要想清楚以下幾件事。第一,問題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關鍵信息點能成為你“談判”的籌碼。比如,公司未來主要發展戰略和你的業務關聯度很大,這些都可以是你談判的“籌碼”;第二,我的任務目標是什么?我的底線在哪里?明確目標和底線,知道要爭取什么,要守住什么。第三,別人的立場在哪里,訴求是什么,軟肋在哪里,哪些可以發展成朋友,知己知彼才能制定策略,有方法有對策,才能競爭中求共贏。
正反方辯論問題:
公務員和
事業單位比較常用辯論問題,我當初求職的時候遇到了不少辯論問題。辯論問題有點像開放性熱點問題,比較靠平時積累。如果平時邏輯清晰、伶牙俐齒、反應速度快,確實比較占優勢。所以建議大家“量力而行”,不要在相對緊張的狀況下,挑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更建議穩中求勝,充分思考,抓住對方漏洞進行反辯,或者做好記錄、整理好論點,爭取總結陳詞。
商業案例分析問題:
這類問題金融機構和外企用的比較多,給你一個商業案例,讓大家共同討論出一個方案。應對這類問題要關注以下幾點。
1.提取關鍵信息點;一定仔細讀題,一般來說材料里面給的信息點都有用,千萬不能遺漏,這些都會是你制定方案的依據,同樣也是重要考點之一。
2.始終目標導向;一定要明確給你的任務是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并牢牢抓住這個目標,不斷的將任務和問題細化、拆解,這樣才能把握方向,否則很容易跑偏。
3.搭建分析框架;框架是分析問題的核心,也是體現我們邏輯分析能力最關鍵的要素,要培養自己遇事先搭框架的思維習慣,一般來講搭建框架要關注2個核心點,是什么和為什么,首先要明確和理解問題(是什么),其次要不斷細化、拆分問題(為什么),這一步非常關鍵,挖的越深、拆的越細,后面方案制定思路就越開闊。平時學的SWOT模型、4P模型等等你都可以嘗試去用,讓它們來幫你搭建分析問題的框架,但是默默的用就可以了,別上來就把模型名字拋出來,很多面試官比較反感這種做法,最牛的不是你懂這些模型,而是將它們內化成你的思維習慣。
多項選擇問題:
給你多個選項,讓你選擇或者排序。遇到這類問題首先要制定“標準”。重要的事情說3遍。“標準、標準、標準”,標準不同選擇和排序自然不同,一定要確定和統一標準。
手工操作類問題:
給你材料、工具讓你們一起造東西,造飛機、搭房子等等,主要考察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遇到這類問題一定要熟悉規則、探明資源、再確定方案、細化分工。
了解了題型和解題關鍵點,下面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題目進行練習。一切模擬實戰,把手機當成面試官,開啟攝像功能,對著手機作答;調好計時器,不要漫不經心,一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拿出筆和紙,把信息點、分析框架、觀點都寫出來,不僅練手速,更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最后,“復盤、復盤、復盤”,反復看自己錄制的視頻,看哪里有問題。不僅要將問題寫出來,更要思考問題的答案,將你認為最全面的答案寫出來。
這樣,每一道題你都有了完整的答案、視頻資料,請戰友或者老師幫忙“挑刺”,或者自己過段時間再回來看看,想到新的答案再補充上去,隨時溫習,隨時補充,這樣練下去再碰到無領導,你還會害怕么?
越努力,越幸運!再多經驗都不如真槍實戰!拿起手機,開始練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