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人來說,只有找到準確的職業定位,才能夠找到生活和工作的真正快樂。
云陽90后小金,學的是物流管理專業,性格活潑開朗的她,畢業時遵從了父母的意愿,去地鐵公司當了一名售票員,她說:“當時選擇這份工作是因為母親覺得國企穩定,而且薪資福利也相對較高,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條件很不錯了。”
可在云陽汽車站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小金發現售票員的工作是挺穩定的,然而每天機械式地賣票、咨詢,并不是自己喜歡的。
不久后,小金辭去了工作,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她試圖尋找與人事相關的崗位。可惜的是,她既沒有專業背景又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應聘過程中多次吃了閉門羹。面對求職受挫,母親開始責怪小金行事魯莽,不該輕易辭去這么穩定的工作,現在可好了……小金為此痛苦不已,求職到底該聽誰的呢?
分析
職業定位:
找到合適的方向
在小小的售票窗口,小金覺得工作枯燥、不開心,這其實不是崗位本身的問題,也不是職業沒有發展前景,而是職業定位和人職匹配的問題。云陽車站售票員工作是小金母親根據她追求穩定的價值觀而選擇的,可這并不符合小金的人生價值觀。
小金是一個思想獨立、行動力強、喜歡追求挑戰,不喜歡機械性、重復性工作的人,所以售票員工作并不適合她的性格特點和興趣。可以說,小金的第一次職業定位是失敗的。
對于一個人來說,只有找到準確的職業定位,才能夠找到生活和工作的真正快樂。那什么是職業定位呢?職業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會定位兩者的統一,是一個人在社會分工的大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這個定位應符合本我,而不用經常戴著面具去迎合工作的需要。
因此求職前進行職業定位非常重要,應屆畢業生需要明確:我是誰,我是什么性格類型的人,我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
職業見習:
職場的另一扇窗
由于缺乏相應的人事工作經驗,小金被很多企業拒之門外。后來在職業指導師的幫助下,小金參加了人力資源管理員的培訓,并被推薦到一家企業參加人事助理崗位的職業見習。見習時期的工資不比小金之前的收入,但為了自身的職業發展,小金還是堅持了下來。見習結束沒多久,小金正式叩開了通往人事領域的大門,進入一家國企,成功當上了人事專員。
小金的求職經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建議學生朋友不要到了畢業季,才開始考慮職業定位,完全可以利用寒暑假積極參加目標崗位的實習或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以提高動手能力、豐富工作經驗、增強崗位適應性。
此外,也想對“小金”們說,擇業應在充分了解自身性格、能力、情緒、潛力等的前提下進行。父母的建議需要尊重,但請牢記“我的職場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