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我市一萬多名“勞務經紀人”也到了最忙碌的時候。作為人力社保服務在基層的“耳朵和眼睛”,他們一方面要幫助企業盡快解決節前節后用工缺口,一方面也要幫著務工人員找到更多的就業機會。
從春節前開始,潼南火車站就成為勞務經紀人張升平經常要去的地方,在人力社保部門設立的返鄉農民工聯絡點,他要盡可能多地收集一些大家的就業意愿。

張升平告訴記者,他們要及時掌握返鄉農民工對現在的工作滿意不滿意,并把區里的相關政策講給農民工聽,一周內要全部統計到位。

作為勞務經紀人,張升平不僅要協助人力社保部門更新人力資源信息、提供就業創業服務,還要開展社保資格認證以及技能培訓服務,根據項目和工作量,可以獲得一定的服務收入。要成為一名稱職的勞務經紀人,必須要腿勤、嘴勤、腦子勤。春節來臨前,張升平已經跑遍了潼南區雙江鎮的21個村。

“現在是收割的高峰期,過去主要是看一下榨菜收割的情況,大概還需要多少工人。”在農業基地的用工高峰,輸送務工人員及時到崗,另一頭,張升平也想讓村民抓住打工掙錢的機會。

榨菜收割工人肖坤輝說,他從外地回來,跟著叔叔阿姨們一起收割榨菜,一天也有幾十塊錢的收入。

對于春節期間面臨崗位缺口的工廠,張升平也幫了不少忙。重慶凌峰橡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亮告訴記者,他們要想找的員工就像“抽屜”一樣,在張升平這里一拉就都出來了,他們基本上找到了所需要的工人。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滿足了雙方的供需需求。

潼南區就業和人才中心主任王東透露,以前他們的主要方向是勞務輸出,現在集中精力培育勞務經紀人,走村串戶送政策、送信息、送崗位、送培訓,引導農民工就近就地實現就業。


作為人力社保部門重點培育的基層服務隊伍,我市共有1.4萬名勞務經紀人活躍在各地的鄉間社區。他們搭建起一座橋梁,打通了農民工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今年,我市還在著手建立勞務經紀人培育管理平臺,提高勞務經紀人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